2008/02/04

遊中環半山手扶梯,尋訪道地港味

中環半山手扶梯 (by Audiofan)

若要比全世界山坡地開發的密度,香港不是數一、也是數二。從飛機上俯瞰整個香港島就能知道原因,實在是山地多、平地少的緣故吶!


中環半山手扶梯 (by Audiofan)

這回我們選了一處沒有來過的地方,卻無意中發現此地散發著濃濃的道地港味。講到香港,大家對山頂和太平山登頂纜車可能比較熟悉,對中環的印象也只停留在天星碼頭附近宏偉的建築,和鬧街上逛不完的店家。究竟這半山手扶梯是什麼來歷?

中環半山手扶梯 (by Audiofan)

它的全名是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系統(Central-Mid-Levels Escalator and Walkway System),於1993年完工啟用,是目前金氏世界記錄上,最長的戶外有蓋行人手扶電梯,全長達800米。原先我以為它們是完全的相連,然後不斷垂直而上。其實整條路線曲曲折折的,在每個街口都會斷開,所以八百米長度是陸陸續續連接而成的。

中環半山手扶梯 (by Audiofan)

中環半山手扶梯與山頂纜車分列在太平山兩側,顧名思義,半山手扶梯的高度只到半山腰,但垂直高度也有135米。電動手扶梯其實只有一線,所以無法同時提供上下行。系統會根據上下班的需要,在不同時段調整為上行或下行。

幸好我們到達的時候是開放上行,不然我應該沒有勇氣走這一回,但是回程在陡坡上往下走也夠我們瞧的。當天下雨,路面濕滑,有幾段道路甚至沒有樓梯可走。觀光客是抱著遊覽的心情偶一為之,當地居民可是每天都得這麼走啊!

中環半山手扶梯 (by Audiofan)

根據資料原本香港政府打算興建六條類似系統,但因為費用驚人,所以只建了這一條。而光這一條電動手扶梯,一年就要吃掉50萬港幣的電費,難怪只能負擔單線通行的電動手扶梯。

畫廊 (by Audiofan)

手扶梯兩側有很多特色賣店、飯館、酒吧,其多元的面貌與香港的文化特徵頗為相應。上圖是一間畫廊,從開放的陽台望進去,可以窺見藝術家精心的創作。

東歐餐廳 (by Audiofan)

手扶梯穿越SoHo荷南美食區,異國料理餐館林立。這一區位在手扶梯和士丹頓街交叉的地帶,已經跨進上環。SoHo其實是South of Hollywood Road裡面,取「So」uth和「Ho」llywood組合而成的稱呼。

I love SoHo hk (by Audiofan)

這邊的外籍人士很多,不知是不是來此追尋家鄉味。

碗仔糕 (by Audiofan)

我們在此巧遇港劇「真情」裡面經常提到的小吃「碗仔糕」,一對老夫妻推了車子在賣。有紅白兩色,我們買了紅色的來吃,嚼起來香香的。和客家人的甜粿有點像,只是味道不那麼重。

結志街 (by Audiofan)

沿途可以居高臨下欣賞香港街市的風貌。上面的照片是結志街的鳥瞰圖,留意左下方,有蘭芳園的招牌。這是一家老字號的茶餐廳,香港鴛鴦奶茶的創始店。我是回來看照片才發現有經過蘭芳園,沒有進去喝上一杯實在教人搥心肝。

些利街清真寺 (by Audiofan)

從一條窄窄的巷子彎進去,居然藏著一座清真寺。寺院名為「些利街清真寺」,是香港最古老的清真寺,最初建於十九世紀下半葉,1915年時保留原本的塔頂,重建成今日的樣貌。如今它是香港一級古蹟,也是香港「回教清真禮拜總堂」。

由此觀之,這一帶應該是香港早期發展的地區。人口開始聚集之後,信仰中心隨後就會蓋起來。

指標 (by Audiofan)

看看這個路標,孫中山紀念館也座落在此。國父在香港唸過書,展館介紹國父生平和一些相關文物的陳列。紀念館建築本身和國父沒什麼關係,原是香港富商何東二弟何甘棠的宅第,幾經波折才於2002年改為孫中山紀念館。

港鐵特惠站 (by Audiofan)

眼尖的哥哥在手扶梯連通道旁發現這個裝置,叫做「港鐵特惠站」,每個經過的人都拿出八達通卡刷上一刷。原來這是港鐵推出的優惠,只要經過時刷一下八達通卡,就可以在搭乘指定地鐵線時省下兩塊港幣。

拍一拍即慳 (by Audiofan)

二話不說,我們也拿出各自的八達通卡,跟著香港人一起「拍一拍即慳」。下回諸位去香港玩的時候,不妨留意一下是否身邊有「港鐵特惠站」。

中環半山手扶梯 (by Audiofan)

當天通往最上層半山高級住宅區的手扶梯維修,所以我們很乾脆地放棄。不曉得半山區豪宅究竟長成什麼樣子?這次礙於天候和身體狀況的關係,無法好好探索手扶梯沿線區域,但也留給我們下次再來玩耍的藉口。

【如何前往?】
我們當天是從立法會大樓沿德輔道中走到租庇利街(Jubilee St.),如果搭地鐵的話,可坐到中環站或香港站,找到德輔道中和租庇利街的交叉口,就能搭上半山手扶梯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al Time Analytics